5月10日音訊,京東的物流業務一直以來都是被看成影響物流整體利潤的“燒錢工廠”,但是京東對物流業務方面投入力度好像從來就沒有減緩過。從近期劉強東的表態來看,將來京東物流有望繼續走向開放化,后面將會承載更多第三方的物流需求。
京東集團此前宣布了集團2018財年Q1業績報告。根據財報顯示,2018財年Q1,京東集團凈營收為1012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加了34.3%。凈利潤為16.82億元,而上一年同期凈利潤為3.046億元。不過該季度內的運營利潤則僅463萬元,與去年同期的6.784億元相比落差很大。
財報顯示,期內京東運營成本為1002.45億元,相比于去年同期的736.87億元增加了32%。剖析指出,在京東商城本身盈利體現不佳的同時,京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讓其京東整體運營成本在上升,從而導致運營利潤表現為失利。
云匠網認為,在中國城市電商市場已經快要飽和的背景下,京東向物流投入巨資來與阿里正面對抗,這筆投入也給京東盈利帶來了不小的壓力。
只管目前物流對京東而言弊大于利,但在京東方面看來,好像不擔憂物流會成為集團整體業務的“敗家子”。劉強東在回應時稱,估計會在5年時間內,京東自營就不會比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多了,并示意預備在今年內成立物流地產基金,通過運用第三方資金,為京東帶來更多的物流存儲建設。
如此看來,京東物流是真的有意走向開放化,往第三方物流的方向不斷改變,但是這也意味著短期內京東這錢恐怕還將要繼續“燒”下去。
不過,要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,瘋狂的燒錢投入確實為京東物流帶來了覆蓋和服務上的優勢。據報告顯示,截至2018年3月30日,京東在全國運營521個大型倉庫,總面積約為1134萬平方米。
在過去的Q1里,京東物流拓展“極速達”服務,截至3月底,該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50多個核心城市以及約1200個區縣。更多的網點覆蓋,將有助于京東物流帶給用戶更好的購物體驗。
就短期的業績來看,京東物流在基建上優勢突出不少,但是恐怕還難以徹底掙脫對京東商城的依靠,成為獨當一面的第三方物流。只管京東方面希望服務更多的第三方,用來為自身集團的業績增加,但這個“兒子”能不能成器,還要看接下來成長能否順利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