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5日音訊,京東金融在“去金融化”之后,迎來首個國有大行的業務協作。據《證券日報》音訊,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,與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近日達成會見,雙方商定,將來將在金融科技、公司金融、個人金融等領域,開展普遍協作。
云匠網了解到,在雙方的會見中,劉強東再次明確了京東金融的定位是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。
劉強東稱,京東金融始終致力于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興的科技,為金融機構供給人、貨、場的數字化、線上線下全場景化服務。
京東金融此番與中國銀行的協作,也是京東在“去金融化”之后,初次與國有大行開展協作。相對比而言,2017年7月15日,劉強東就曾與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見面交談,雙方商定在金融科技、消費金融等領域開展全面的協作。2017年12月份,工商銀行與京東金融就推出了業內首個數字銀行。
事實上,劉強東此舉,轉達給市場的態度,更多是對“京東金融‘去金融化’”的表態。此前,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屢次強調,將來京東金融將不會再做金融。在4月份的數字中國峰會“數字經濟”分論壇上,陳生強稱京東金融已經開展到2.0階段,定位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。
當時,陳生強將京東的2.0階段,與1.0階段做了對比。相比較于1.0階段的開發數字化的消費金融、供給鏈金融等形式。在2.0階段,京東金融將更多是在幫助金融機構將數字資產化、資產數字化方向努力。
除了京東金融以外,螞蟻金服、百度金融等業界多家金融科技公司,也都先后有過相同的意思。而眾多金融機構“去金融化”的背后,正是金融科技在發生變化,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協作,隨著技術的創新,正在發生很大的改變。
同樣以京東金融為例,到現在為止,京東金融已與超過450家金融機構開展協作,而就金融機構來說,自身就已經具備有金融產品服務,這樣是可以獲得科技的支撐。
在這個背景前提下,金融科技公司只要通過發揮各自優勢,在金融監管連續趨嚴的同時,另辟蹊徑,在科技領域占領核心地位,從而變相取得金融業的不可代替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