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1日音訊,保險行業對互聯網巨頭們來說,保險行業是一塊大蛋糕。保險行業擁有長年積攢下來的龐大數據和穩定的用戶。而且互聯網保險的成本和其中的風險都是比較低的,不過利潤卻很大。據保監會數據顯示,5家互聯網保險公司2018年1月到4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合計45.13億元,同比增加86.54%。
據云匠網了解,網互聯網公司入局保險行業已久,阿里巴巴已經有包含眾安保險等在內的5家企業和4張保險牌照,不過主要還是依賴淘寶的退運險。騰訊則開辦了保險平臺,依賴微保進行運營,同時還入股了很多家保險平臺。百度、美團、小米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基本上也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或保險平臺。
互聯網巨頭的入局對傳統保險公司沖擊非常大,但是互聯網保險開展中還是存在許多需要處理的難題。一方面是互聯網保險與傳統保險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,只是把保險業務搬到了網絡上而已。就以支付寶平臺上的保險業務為例,保險服務分為健康、意外等9大類,近120種保險產品。用戶很難從這么多的保險產品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,而且還沒有專門的業務人員幫助解釋保險產品。
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保險營銷比較簡單粗魯,很多營銷人員根本就不需要懂保險業務,只需要直接將準備好的素材圖片發到社群、朋友圈等就行了。據保險會的數據顯示,2017年保監會一共收到互聯網保險投訴4501件,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65.04%。對這現象,保監會在7月初還專門發布了文件,并且對自媒體保險營銷進行加強管制,互聯網保險中介人員必需要獲得保險從業資質才行。
在保監會逐漸增強監管之后,互聯網保險行業是否還能繼續高速發展,還是有待觀察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