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8日,有媒體報道稱,ofo小黃車收購談判已經差不多快完成了。在本次談判中,滴滴與螞蟻金服一起出資收購,作價15億美元,同時還將承當ofo 2.5億美元的債務。報道還進一步透露,滴滴和螞蟻金服已經與ofo簽訂了框架協定。
對于ofo賣身的風聞,小黃車CEO戴威親自回應媒體稱,都是“假消息”。值得注重的是,此前就有報道稱,戴威的持股比例達37.02%,戴威在董事會中是有一票否決權的。
不久后,ofo于信也在朋友圈對賣身一事回應,“這些人總想搞什么大消息,可都是假消息。連官方申明我都不想發,太假了,動動腦子就知道了。”
據云匠網知悉,截至目前,ofo已經取得了10次融資了。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3月,阿里和螞蟻金服等投資方投資的E+輪8.77億美元。這融資是阿里和螞蟻金服通過股權和債權的雙向融資方法取得的,所以ofo會傳出賣身給阿里也情有可原了。
這已經不是ofo第一次傳出賣身的音訊了。在今年的4月,就有媒體報道滴滴正想收購ofo。當時ofo回應,“ofo將會在眾多投資方的支持下,維持獨立運營。”在7月底,又有消息稱滴滴對ofo的收購到尾聲了,只是雙方在價錢上還在協商。這個消息也被ofo否定了,確實為假消息。
從資本的層面上看,在ofo的10輪融資當中,滴滴參加過3輪融資,有C輪、D輪、E輪。結合滴滴在出行方面的規劃來看,是有動機想收購ofo的。在2017年滴滴參加過ofo E輪融資后,就曾經派過多位滴滴的高管到ofo的不同部門,讓收購消息傳得沸沸揚揚。
不過在2017年11月,滴滴派駐ofo的高管均以不同的形式從ofo中離去,收買一事好像也就此不見蹤影。但是,與此前面對賣身風聞不一樣的是,近日ofo的高層接連露面澄清,足可見ofo賣身風聞傳的有多大,這也反應出了外界普遍對ofo不看好。
7月11日,ofo向澳洲各大媒體宣告:依據公司“策略性抉擇”,將在將來兩個月內逐漸結束在澳大利亞的運營,最終撤出澳洲市場。7月18日,ofo宣告將在將來14內,退出德國柏林。據稱,柏林的小黃車將被清算并轉移至歐洲其他市場。ofo的一名發言人說:“這是基于市場做出的一項策略抉擇”。
對此,ofo方面回應媒體稱,“國外策略目前的重心是深耕重點市場,并完成商業價值。我們依據各地市場的詳細狀況,制訂不同的開展規劃。關于ofo的非重點國外市場,我們將會開展妥當的調劑規劃,將影響降到最小?!?/span>
此外,ofo還示意,“過去一年的國外擴大很快,讓ofo可以更好地掌握國際業務。國外進入新策略階段,是由于設立了新的宗旨,即通過精致化的管理運營,供給差別化的服務,進一步提升國外市場的效益”。
7月下旬,ofo宣告美國業務進入休眠形式,當地的3名ofo美國高管也全部離任。ofo離場的原因是由于當地法規的限制,對此,ofo發申明稱,“ofo已經開始再次評估那些給新的綠色出行處理規劃設置阻礙的市場,并將優先出代替性出行方法”。換句話說,曾經是競爭噱頭的國外規劃正式淪為雞肋,ofo也不得不逐漸撤退。
8月8日,繼日前推出紅包年卡現金補助后,ofo宣告上線“福車紅包”活動,用戶解鎖且騎行“福車”后,可取得最高98元“福車”紅包現金獎。而這次活動跟上一次補助才間隔一周左右。讓人不由覺得,共享單車此前的補助大戰是不是又要再度上演了。
顯然,活動的目標除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之外,更重要的是為ofo供給資金。事實上,今年5月30日,ofo取消了20座城市免押金騎行,接著又取消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廈門、杭州5座城市的免押騎行,到現在為止,ofo已經沒有免押金騎行。
戴威今年表示過,將通過B2B、金融、本地生活等多元化方法進行商業規劃。而ofo也確實陸陸續續地開始了不少嘗試。ofo在今年7月初更新了App,不只在“看看”板塊設置了多個頻道,開始做信息流,還在“錢包”中上線了現金貸業務。也就是說,用戶如今還能在ofo上借錢。目前,現金貸里接入了“人人貸”等互聯網金融產品。
隨著共享單車時代的熱度消退,目前行業中剩余的玩家除了摩拜和ofo之外,也就剩個哈羅。摩拜早已投入了美團的懷抱,哈羅也加入了阿里團隊,這也是外界為何熱衷于探討ofo賣身給哪家巨頭的導火索。不歸入巨頭們的生態圈,沒有絕對的流量和資金支持,在共享單車戰役中可是兇多吉少的。